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首页资讯科技农业健康

《五年规划》采访手记:我在大山里过新年

滚动 央视网 2016年03月11日 17:3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今天播出的电视纪录片《五年规划》第三集《民生为大》讲述的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事情,从端在饭碗里的粮食到住房、到教育、到文化的传承,从物质需求到精神教化,都是百姓身边的那些事儿。

  其中一部分内容就是扶贫的故事。

  “十三五”,正是向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百年目标”冲刺的五年。习总书记关于小康的一系列论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充分体现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贫困地区是扶贫的一个攻坚,全国贫困人口尚有7000万,大多处于老少边穷地区。

  正是由于这样一个立意前提,选择案例时,要满足几个条件,一,国家级贫困县,二,有一定的扶贫项目,三,给当地百姓带来切实转变。根据这些条件,最后,我们决定去贵州印江县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按照传统的采访制作方式,就是拍摄当地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带来哪些变化。

  这次,我们转变思路,既然是做“扶贫”内容,为什么不从他们做什么跳出去,而从去关注他们“做什么”转到“带来了什么变化”。此时,已经临近春节。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是团聚,是幸福,是新希望。我们第一反应就是看看这些贫困山区的人们如何过春节,这种方式可能是对他们脱贫致富一种最正确的诠释角度。

  腊月二十七,记者一行四人前往印江,海拔1000多米高,空气清新,气候温润,在两山之间的平地上,首先映入我们眼中的是成排成排的蘑菇棚和密密麻麻排列整齐的木耳菌棒, 进到棚里,村里的大姐大妈们在采摘蘑菇,每一颗都饱满丰盈,,每天都有近万斤蘑菇上市,而且这种蘑菇菌棒可以持续采摘四个月。正好年终分红,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们每人分到几千到几万元不等,山里乡亲们在我们面前毫不掩饰他们爽朗的笑声和绽放的笑容,这一切,谱写的是田间地头最平实的幸福,看到乡亲们收获的那一刻,我内心找到一种平实、安定,真心替这些有收获的百姓们高兴。

  这个年可以过得快乐了。

  因为种植蘑菇、木耳,改变生活境况的村民们,手里有钱了,心情也好了,做豆腐,打糍粑,家家户户挂上灯笼,贴上对联,做好年夜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庆贺新年。

  多年没有舞龙的村子也有钱买龙灯了,还特意为孩子们扎起草龙,在除夕夜,点起篝火,村子里几百人围聚在篝火旁,村支书一句开场白:是菌类产业带动大家致富,希望新的一年里继续带领大家走向更加富裕。

  简短朴素的致辞之后,由会跳舞蹈的老人手拿火把在舞动中点燃木堆,大人们和孩子们都穿上统一的黄色舞龙服装,两条长龙和一条草龙在大人和孩子们的手中舞动起来,火红的篝火映衬着人们的脸庞,明亮灿烂,老人们站在边上笑看着年轻人们舞龙,孩子们则围着篝火跳起了舞蹈,那一刻,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

  这就是脱了贫的乡亲们。

  这就是好日子。

  站在篝火旁,我深深地为当地百姓生活的改变感觉开心,他们的快乐传染了我,拍摄结束后,自己也兴奋地跟他们一起围着篝火跑着跳着。

  他们的笑脸、他们的朴实、他们的努力,会一直留在我的心里。

  对于我来说,这是在异乡过的一个工作年,是一个特殊的年。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是一个快乐的年,是改变了生活面貌的新年。希望他们永远这么快乐下去,希望这舞龙的仪式永远持续下去。

  这就是我们在基层看到的真实的“扶贫”故事,贫穷不是幸福,落后不是幸福,贫穷不可怕,落后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想办法,就一定能够走向幸福。走入百姓的生活,踏上真实的大地,脚步踏实有力,情感朴素真实,这是创作者真真正正“走转改”,走入到普通百姓的身边去,记录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点滴变化和绽放在他们脸上的那些幸福的表情。

  我们通过记录下这些小人物的小故事,通过“入心入事入理”的表现方式,阐述国家的大规划大情怀。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