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首页资讯科技农业健康

激励技能人才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观点 来源:央视网 2016年10月22日 15:4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一、技能人才是生产高端产品的关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工业品生产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产品从改革初期的产量零点起步,目前已经实现了产量的世界第一。在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产品的层次和质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不要说尖端科技产品,即使是日常生活的高端产品,老百姓的需求也没有能得到满足。出国的旅游团往往演变成海外商品采购团。同样,在许多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同时,也同时存在短缺;这些行业的高端产品,往往还需要进口。形成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和高端产品产能不足并存的尴尬局面。

  因此,经济的转型升级亟需从产品的转型升级抓起,把我国有限的资源从生产低端产品转向生产高端产品。在这种转型中,我国遇到的现实问题是缺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也就是说,生产高端产品的瓶颈往往不在设计环节,而在制造环节。有许多好的想法,好的设计,就是因为没有合格的技能人才去实现而停留在纸面上和电脑中。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拥有长久竞争力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高技能人才。

  二、技能人才的新特点呼唤新的激励机制

  为什么改革30多年来,技能人才仍然会短缺呢?按照市场经济理论,有需求自然会产生供给,为什么我国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核心是传统的激励机制不能适应新一代技能人才的需要。

  我们来分析一下当代高技能人才的特点。新一代技能人才从年龄上看多集中在30—40岁的这一代人,即70后和80后,并且,很快将以80后为主体。这一代技能人才是文革后出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长大的。他们基础教育成果扎实,有不少人还赶上了高等教育扩招的机会,接受了高等教育。更重要的是,这一代人的成长时期正是我国城镇化加速时期,其中不少人是随父母从农村进入城市,成为了城镇的新居民。总之,这一代人不同于他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父辈。与父辈相比,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欠缺,但他们有观念新、人力资本存量高、教育基础牢、学习能力强、适应市场快、流动性强等优点。而传统的激励机制无法适应这新一代技能人才,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传统的技能等级约束了职业发展空间。在计划经济时期,工人技术等级全国统一,多为八级制,工人通过技术考核可以逐步升级。改革后,传统的八级工制度被打破,许多企业只把工人分为熟练工和非熟练工。在一些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企业,往往对技术工人也只分3-5级。在工人中推行技师制度时,也只有初中高三级技师,缺乏高层次上升空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人的技能等级多少的确应当由企业来决定,不需要国家统一规定。但是,技能等级太少,自然就约束了技能人才的上升空间,形成了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第二,传统的薪酬制度无法体现合理的回报。传统的薪酬理论和薪酬制度对技术工人而言,主要讲基本工资、奖金、津补贴等,即纳入企业人工成本的部分,而涉及利润的股权激励主要是针对经营者阶层。在高级技术工人短缺,劳动力市场求大于供的情况下,只讲薪酬对高技能人才是不够的,无法发挥激励的作用,因而导致高技能人才的频繁流动,不利于企业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

  第三,传统的教育体系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之间存在割裂一直是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大问题。在我国,长期以来,教育与就业技能是脱节的,青年人往往是从学校毕业后到实际工作岗位上才开始学习专业技能。其后果是,一方面造成人力资本投资时间过长,另一方面,过分注重理论教育,未能培养出大量适应我国现阶段新型工业化发展所急需的技能人才。

  第四,传统的社会评价低估了技能人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技能人才往往归入蓝领行列,并非青年人的理想,社会声誉不高。改革开放以来,情况有些改变,但是,许多地方的人才优惠政策仍然主要针对白领阶层,并没有考虑技能人才。

  三、新激励计划的特点

  第一,薪酬激励模式有新突破。计划提出,要通过“优化职业技能等级设置,向上增加等级级次”,“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支持技能人才分享品质品牌增值收益”等政策措施,打破传统技术等级设置和传统薪酬制度的约束。通过上述改革,技能作为一种要素参与分配的力度会大幅度提高,这就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激励技能人才的薪酬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发展空间有新路径。计划提出要打通两个渠道,一是实现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统筹,建立职业资格、职称和学历的可比照认定制度,克服重学历、轻技能的偏见;二是贯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渠道,让高技能人才有机会进入工程技术人才的发展渠道。打通这两个渠道为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开拓了崭新的局面。

  第三,社会评价有新标杆。计划提出,要“健全青年技能人才评价选拔制度”,要“定期开展技能大赛和岗位练兵”,在此基础上,大力宣传大国工匠和技能人才。这些措施从制度建设上为社会评价技能人才树立了新的标准,将促进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人才的风气,进而鼓励青年人学习和掌握高技能,壮大高技能人才的队伍。
  第四,公共政策有新导向。在我国,政府公共政策是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计划提出,要鼓励地方政府对技能人才在大城市落户、住房购租、子女上学等方面予以支持。这些措施在当前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仍然较大的情况下,对高技能人才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政策能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更加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

  在我们理解和贯彻新激励计划时,还需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激励资金的来源应当建立在新产出的基础上,而不应当仅仅建立在现有资源再分配的基础上。如果我们只希望通过对原有产出的再分配实现对技能人才的激励,这种激励不仅不可能持久,而且,还会造成新的矛盾,可能导致整体产出的下降。二是对技能人才的激励,受益的不仅仅是技能人才。通过技能人才更好地发挥其带头作用,我国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就可以加快,全体产业工人,全国人民都会在经济发展中受益。(董克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