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首页资讯科技农业健康

汾渭平原面临环保大考——空气质量全国倒数第一,曾蓄意数据造假多人被判刑

望海楼经济观察 来源:央视网 2018年09月13日 11:1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18年1-8月全国空气质量状况。在169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曾经蓄意数据造假的山西临汾市空气质量全国倒数第一。
  
  几天后的9月10日,临汾市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市委、市政府表达了背水一战、坚定治污的态度和决心。
  
  不仅临汾市面临“背水一战”的环保压力,整个汾渭平原今年都被纳入大气污染防治重点督查区域,生态环境部90个左右的环保督查组,已经在该区域发现大量涉气环境问题。
  
  这一传统的能源产区,正面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大调整的关键一役。
  
  汾渭平原成为环保督查重点
  
  近几年,京津冀地区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数据显示,河北省8月PM2.5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5%,为2013年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是历史同期最好水平。1-8月河北PM2.5平均浓度54微克/立方米,同比降18.2%。
  
  对比之下,汾渭平原的环保欠债则显得格外突出。
  
  汾渭平原包括山西省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河南省洛阳、三门峡,陕西省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以及杨凌示范区等11城。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山西省的生态环境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遭到严重破坏,带来了空气质量恶化、河流断流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太原、临汾等一度被视为中国乃至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山西、陕西出现污染问题加重的趋势。山西由去年1-8月空气质量后10位排名的1城太原增至今年3城——临汾、晋城和太原,运城、阳泉、晋中、吕梁也在后20位之内;陕西则由去年同期后10位排名的1城西安增至今年的2城——咸阳、西安,渭南也在20位之内,山西、陕西两省占据后20位中的半数。
  
  从8月20日起,生态环境部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进入第二阶段,在去年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基础上,汾渭平原11城首次开始进行强化督查。
  
  据悉,8月20日开始,生态环境部负责汾渭平原11城督查任务的90个左右督查组,已经发现大量涉气环境问题。
 

    

  临汾的典型案例
  
  临汾市不仅是全国空气质量倒数第一的城市,也是暴露问题最典型的城市。
  
  自2016年年底开始,临汾因空气质量被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点名2次,约谈1次;因数据造假被点名1次,约谈1次。
  
  从2016年11月开始,临汾连续污染“爆表”,历时48天内,先后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13次。其中,2017年1月4日23时,临汾市区二氧化硫浓度小时均值一度达到1303微克/立方米峰值,引发全国关注,时任临汾市环保局长被免职。
  
  资料显示,临汾煤炭总储量629亿吨,为全国三大主焦煤基地之一,铁矿总储量4.2亿吨,占山西全省富矿70%以上,是山西重要的工业基地。2003年至2008年临汾连续6年稳居山西省GDP排名第二,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这一期间,也是临汾污染严重的时期,多年占据全国十大污染城市前列。资料显示,临汾单位GDP能耗高达4.3tce/万元,约为全国和山西省同期平均水平的3.5倍和1.5倍;二氧化硫排放分别超过总量控制目标39%。
  
  蓄意数据造假被追责
  
  2017年1月,原环境保护部首次约谈了临汾市负责领导,临汾市长刘予强表示“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当时陪同刘予强同样坐在约谈席上的,时任市环保局副局长(后任局长)的张文清,因干扰环境监测数据于今年5月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2018年8月6日,市长刘予强再次坐到生态环境部的约谈席上,被约谈的理由正是数据造假。  

     

  经调查,临汾市环保局原局长张文清授意局办公室主任张烨和监测站聘用人员张永鹏,组织指使多人故意实施破坏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组织人员通过堵塞采样头、向监测设备洒水等方式,对全市6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站实施干扰近百次,导致监测数据严重失真达53次。
  
  临汾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造假最终被定性为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蓄意犯罪行为,包括张文清在内的16人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判刑。
  
  事实上,几年前就有人怀疑临汾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涉嫌造假。
  
  在2012年,临汾市区大气综合污染指数从2000年的11.61奇迹般下降到1.678。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天数达到了342天。2013年按照空气质量标准评价,临汾市位列全省第一,并被评为山西省级环保模范城市行列。
  
  在结构性的问题没能得到改善的情况下,空气质量突然好转,其中缘由不能不令人怀疑。
  
  临汾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造假不是个例。
  
  2018年3月底,新成立的生态环境部召开的第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就通报了全国发现有7地9个国控站点受到喷淋干扰。
  
  多地存在的空气数据造假行为,一方面折射出环保压力确实比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一些地方领导的充分认识。  

     

  脱胎换骨转型升级
  
  在临汾,环保局长是个高危职业,近两年,环保局长基本没有超过半年以上时间的,还有一位局长身陷囹圄。
  
  国家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会直接问责到地方政府,但地方政府往往只把板子打在环保局身上,处理一下环保局长了事。
  
  而改善环境问题,必须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用地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等多方面综合入手,不伤筋动骨根本无法实现,这不是仅靠地方环保局就能做到的。
  
  地方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只盯着数字做文章,敷衍了事,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考虑从根本上采取有力措施改善环境。
  
  还是以临汾为例,其产业结构单一,经济问题和环保问题的矛盾突出,在环保督查的压力下,2018年上半年GDP增速仅为3.1%,远低于山西全省6.8%的增速。向绿色GDP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
  
  不仅临汾如此,汾渭平原的涉气环境问题整体呈现出问题突出、类型多样的特征,主要存在“散乱污”企业整治不彻底、应淘汰的燃煤锅炉未拆除、工业企业未安装污染防治设施、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等突出问题。
  
  在环保治理的压力下,传统的能源产区必须踏上艰难的转型之路。
  
  山西省提出到2020年力争二氧化硫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50%左右的目标。生态环境部也在联合山西省共同研究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具体的计划。
  
  临汾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更是提出,要以严于生态环境部出台的京津冀、汾渭平原污染防治标准,对产业结构开刀、对能源结构开刀、对运输结构开刀、对用地结构开刀……
  
  一场以重点治理二氧化硫排放的蓝天保卫战正在汾渭平原拉开序幕。(梁志坚)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