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网推出《2022高招进行时》特别栏目,将陆续邀请全国百所高校领导做客央视网,聚焦学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专业解读、最新招生政策、志愿填报、生涯发展规划等话题,服务于万千学子,助力家长和考生读懂大学,了解专业,一起向未来。本期栏目做客嘉宾是西北大学(以下简称学校)校长郭立宏教授。
精彩访谈内容速递:
西北大学是一所“老”“好”“省”“新”、了不起的大学
说她是“老学校”,是因为西大地处古都西安,有120年的办学历史,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与这座古城相映成辉。西大起源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抗战时期,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等院校内迁,组成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与“西南联合大学”共同筑起了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两大堡垒。从解放以后到1958年,西北大学是高教部直属综合性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2017年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院校。作为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西北大学形成了“公诚勤朴”的校训,和“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和区域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人才保证。
说她是“好学校”,一是由于她产出了一批足以推动地区发展、国家崛起和人类进步的成果,二是培养了一批才任天下的毕业生。西北大学产生了中国思想史学科中的侯外庐学派、中国五大地质学派之一的“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被誉为“中国的骄傲”的“侯氏变换”和“王氏定理”,以及张国伟院士的“秦岭造山带理论”、舒德干院士的“三幕式寒武大爆发理论”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学校培养了经济学家张维迎、张曙光、魏杰、刘世锦、王忠民等,历史学家王子今、杨圣敏,作家贾平凹、迟子建、孙皓晖,培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罗健夫,全国重大先进典型侯伯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龚全珍等等。学校走出了29位两院院士、4位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0位国际科研机构院士。1977年恢复高考后学校本科教育培养出8位两院院士,学校毕业生中院士入选人数在地方乃至全国高校中位于前列。30余万西大校友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和“作家摇篮”。从重大成果产出和人才培养视角来看,西大称得上是一所“好学校”。
所谓“省”学校,就是指建设发展效率尤为突出,投入产出比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西北大学办学经费投入位列“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中下游,但高层次人才引育成效和科研产出都位居前列。目前学校专任教师1900多人,每年博士生招生不到400人,但是师均、生均科研产出表现出色,国家级科研项目人均承担项目数和平均资助率均位于全国前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低投入、高产出的建设发展效率。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学校考察时指出:“如果算投入产出比,我想西北大学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当中,肯定是名列前茅的。”
所谓“新”学校,主要体现在:一、通过“一院一策”改革,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二、通过“十三五”以来的大力建设,整个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了。学校的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进入了“双一流”高校建设行列,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各个核心指标上,都走在了地方高校的前列,有些成绩还超过了一些部属高校。
西北大学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西北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学校坚定不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超常规思维、超常规方式建设一流学科“特区”。2017年西北大学地质学学科以国家认定的方式入选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2022年2月,西北大学考古学、地质学成功入选教育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考古学成为陕西省属高校唯一新增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考古学、理论经济学2个学科进入A类,16个学科进入前30%。
同时,学校也是高度重视专业建设,不断凝练专业特色,优化专业布局。学校的地质学、化学、经济学3个专业陆续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面,学校已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相关专业占学校本科专业总数的61%,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艺等九大学科门类。
西北大学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鲜明特点
西北大学历史悠久,学科优良。在人才培养方面,西北大学强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长期坚持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建校之初“尚实求真”的“关学”精神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再到当前的完全学分制改革,学校始终倡导宽松包容的办学氛围和交叉融合的育人特色,依托并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全力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经过多年来的教育改革与实践,学校已经形成了“注重素质教育基础之上实施个性化专业教育”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基地班”“实验班”“拔尖班”的精英教育模式。对基础学科专业,秉持为国家培养输送高素质基础型科研人才的目标,按照“夯实基础理论教育,强化科研能力锻练,突出创新意识培养,注重综合素质提升”的思路,为学生筑牢专业基础、养成学术志趣、主动批判思考、乐于创新探索搭建平台、提供条件、创设氛围。对新兴交叉学科专业,采取转变育人理念、重组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推动学科交叉、探索协同育人等举措,为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和培养应对现实复杂问题的能力,构建具有西大特色、一流水平的机制模式。
同时,学校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立足综合性大学的先天优势,全面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持续推进人才培养路径的系统性变革,初步形成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准入准出-多元人才培养”的学分制育人模式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既促进了交叉融合又兼顾了个性化发展。具体来讲,学校按照专业大类进行,在第1学年面向同一大类学生开展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平台课程教学,第2-3学年结合不同专业特性和学生自身规划分专业进行学习,第4学年根据毕业生就业、升学、出国和创业等不同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实施培养,在整个本科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变换修读专业,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修读课程或辅修其他专业课程。
西北大学在探索国际化方面的成果和举措
开放办学始终是西北大学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近几年来,学校扎实推进国际化建设“增量”“提速”和“提质”。
一、强化国际化发展顶层设计。着力构建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国际合作交流体系,完善国际合作管理服务机制。
二、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各类项目拓展师生国际交流访学。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等著名大学合作,开展“2+2”双本科、“全球精英项目”等订单式国际化项目。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意大利萨兰托大学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推进“留学西大”工程,国际学生整体上的培养规模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受疫情影响,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线上模式拓展国际交流项目。2021年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签署2+2、1+1+1等交换项目协议5项。推出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世界一流学府的线上学科短期学分课程。
三、深化科研国际合作。近几年来,学校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高校院所开展合作项目240余项,建设有10余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室”、6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不久前,学校获批科技部“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是陕西省首个获批的“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学校地质学科在古生物学等领域,先后邀请到英国剑桥大学、瑞士高等理工学院、英国地质调查所、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等学术机构的著名学者来校进行合作研究。考古学科的中亚联合考古队长期与国际考古学家合作,开展深入的国际考古工作。
四、彰显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大学智库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和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联盟。依托丝绸之路研究院、中亚学院、国际汉唐学院等一批机构,积极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外人文交流活动。
未来,学校将秉持“全球来源、全球存在、全球影响”的国际化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好大学的国际交流合作职能。一是以学生全球竞争力培养为核心,打造重要的国际学生教育基地。二是以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深度融入国际科研合作为主线,积极走出去,实现全球存在。三是以中外人文交流为纽带,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提升全球影响力。
2022年西北大学在招录政策上的重要变化和亮点
2022年西北大学招生规模总体稳定,计划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生3400名,与2021年持平。学校2022年新增经济学、化学2个国家基础学科学生拔尖基地将首次招生。
2022年,西北大学的招生政策有三大亮点:
一、国家在西北大学设立了经济学、历史学、化学、地质学、物理学、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等7个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用来培养该基础学科的拔尖人才,学校基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十。在基地各专业就读期间,可享受奖学金覆盖面达70%以上;实行“本科-硕士-博士贯通培养”,并可参加“本科免试直博”英才计划等。
二、经济学、化学两个专业的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简称“拔尖班”)首次纳入高考招生,专业采取“3+1+X”的“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即在3年完成本科学业后,实施“一生一策”,学生可以选择在西北大学进行硕博连读(1年硕士+X年博士),也可以申请推免到国内其他高水平大学学习。
三、深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度挖掘并逐步开放学校各类教学资源,尽可能为学生在专业选择和学业规划上赋予最大自由度。学生能够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兴趣特长、有渠道改变自身的发展路径、有空间拓展个人的认知领域,一考定终身、培养流程化的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学生在校园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丰富的经历、更多元的收获和更广阔的未来。
最后,祝各位考生如愿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同时,也欢迎广大考生报考百廿西大,西北大学将为大家提供一个优越的学习与成长环境,金秋9月我们在西北大学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