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需求导向下的高职教学诊改探析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12月06日 14:37
央视网 | 2024年12月06日 14:37
原标题:
正在加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高职院校要想谋求长远发展,就必须紧紧围绕市场人才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完善的高职教育教学诊断改进机制体系,革新高职教学诊改工作流程,保证高职人才培养能够始终与社会人才需求一致。


人才需求视角下高职教学诊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人才需求视角下推进高职教学“诊改”工作,有助于高职院校从内部出发,深入剖析自身教学的薄弱环节,并以新时代职业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构建完善的职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教学诊改工作机制,从而打破以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隔阂”与“屏障”,切实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目前来看,作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教学诊改工作不仅涉及范围较广且深入基层,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在诊改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与困境难以解决。

“形式主义”作风明显。本身而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教学诊断工作属于“一把手工程”,高职院校上层领导负主要责任。然而,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层仍然将教学诊断工作看作普通的教学评估,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现象,即等待上级部门发布通知、靠专家指点、邻校帮扶,要模板、要资料,并未主动结合院校的专业设置了解市场人才需求,从而导致部分高职院校的诊断评估方案与人才培养需求不符合、不配套。再者,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即在项目诊改方案的制定上“轰轰烈烈”,但最终的诊改工作却并未结合专业实际,落实到基层教学之中,这自然也无法深入贯彻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事实上,高职教育教学诊断改革工作并不是以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为主的“线条式”教学诊改模式,而是围绕新时代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全局式”教学诊改模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将影响高职学生发展的全部环节都囊括进来。然而,少数高职院校仍然采用“线条式”的教学诊改模式,并未从全局视角来进行统一布局,从而导致部分人才培养环节被排除在教学诊改工作之外,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实际质量。

二,在高职院校教学诊断工作的开展中,针对不同专业、学科、项目,应该有不同的诊断项目、诊断要素和诊断节点,编制科学化、系统化的诊断流程。然而许多高职院校构建的诊断工作体系在专业、学科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区分度,从而导致最终的诊断结果出现“大同小异”的情况,不仅浪费了高职院校的各种资源,也无法真正发现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继而造成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适配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诊改工作的重心不仅仅是“诊断”也是“改革”。但在执行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过于重视“诊断”过程,注重下发文件、实施诊断、会议讨论评估等,但却对诊断结果的使用程度不足,未能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从而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学诊改工作质量不高。


人才需求导向下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实施策略

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明确教学诊改工作的意义,要以新时代职业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联合推动、重在改进”的诊改工作方针,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教学诊改工作机制,以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一,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教学诊断改革机制。高职院校应承担主要改革责任,构建学校、专业两级的教学诊断小组。

在校级诊断小组组建中,高职院校可积极探索由校党委领导、校长亲自指挥的教学诊改小组,并由高职院校“一把手”统一管理。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将院校各级部门领导纳入组织名单中,明确各领导、各部门组织的职责分工以及诊改工作流程,并要求各部门根据自己的业务情况拟定诊改方案以及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在专业级诊断小组组建中,主要由各个专业学科带头人组建教学诊改工作小组,并由各专业学科教师、校企合作专家、兼职教学工作者等负责教学诊改工作的具体实施,如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师资团队建设、教学质量诊断与反馈等。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该成立信息部门,承担“上传下达”的工作。上传是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科、不同诊断项目绘制完整的市场人才需求报告,并及时将此反馈至校级诊断小组,以便校级诊断小组能够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特色制定精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下达工作中,则是要将市场人才需求报告进一步细化,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学科体系相对应,以便教师能够根据市场人才培养需求以及教学质量诊断结果推进教学改革,以真正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契合。

二是打造“两链”,完善教学诊改治理机制。“两链”是指标准链条和目标链条。

在目标链条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教育诊改体系的建设要求,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方面出发构建完整且独立的目标体系,促使各主体能够以目标体系为导向,加强质量建设。以专业为例,通过对本专业市场人才培养需求、专业特色、职业发展方向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诊断,制定相应的专业建设目标;再以学生为例,通过对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社会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分析与诊断,明确新时代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如此便构建了环环相扣、层层相连的目标链条,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人才质量的不断提升。在标准链条方面,标准体系是基于目标体系构建的。高职院校基于目标体系完成了院校建设标准、专业建设标准、课程设置标准、师资力量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的建构,形成了环环相扣、层层相连接的标准链条,以保证高职院校的最终育人质量。

另外,目标链条和标准链条的构建必须是动态化的。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人才需求、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教学实际来推动目标链条和标准链条的实时更新,以强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之间的衔接,构建以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全方位联动、持续改进为特征的高职院校教学诊断改革机制。

三是革新教学诊改工作流程。诊改工作流程是诊改效果最直接的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应主动革新教学诊改工作流程,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了基于PDCA模式的双循环教学诊改工作流程。

基于PDCA模式的双循环教学诊改工作流程主要是以学生和教师为诊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一个循环是围绕学生的教学诊改体系。将市场人才需求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标准、教学计划,教师围绕市场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教学诊改小组可以通过智能化教学平台来了解专业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并对教学目标、教学标准、教学计划等进行诊断,精准督导。通过对比市场人才需求,可以推动教师形成内生改革动力,促进专业教师不断修正目标体系、教学标准和教学计划,以形成有效的、持续性的教学改革方案,保证最终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第二个循环则是针对教师而制定的教学诊改体系。在教师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校级诊断小组可通过教学检查、教学评价和智能教学平台来全面掌握教师的教学数据,并对教师的教学方案、教学行为做出评估。在此过程中,要对其中偏差较大的教学行为进行预警,督促教师和学生予以改正,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够始终符合市场人才培养需求,形成高效闭环的教学诊断体系,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四是构建实时预警与持续改革机制。实施预警与持续改革机制是高职院校教学诊断机制中的重要一环。首先,高职院校应主动加强智能教学平台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全覆盖,推进各类教学管理平台与教学信息化平台的集成与整合,促使高职院校各学科教师、教育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利用智能教学平台进行办公、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如此便能够产生大量的、实时的信息化教学数据,为高职院校精准诊断和实时预警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源。其次,利用智能教学平台加强对信息化数据的诊断分析,生成可视化、动态化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涵盖教师教学能力成长、学生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并对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教学管理问题建立预警机制,促使各诊改主体能够实行自我驱动,形成以自我诊断为主、外部诊断为辅的教学诊改机制。最后,要构建诊断成果转化与持续改进机制。在诊改工作完成之后,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诊断成果的转化、分析与利用,深入挖掘诊断成果的价值、规范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流程,从多个方面深入剖析造成诊断结果的原因,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质量。

五、加强诊改团队建设。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开展需要全员参与。既如此,高职院校应加强诊改团队建设,以保障诊改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增强各诊改主体的责任意识,推动教学诊断工作标准化、常态化,促使诊改工作人员能够从纷繁复杂的教学数据中敏锐地发现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给出修正意见。其次,在加强诊改团队建设的工作中,高校可主动引入优秀的教学诊改案例,由各诊改小组组长、负责人积极带领团队工作人员从多个方面对教学诊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汲取相应的诊改工作经验,从而为高校诊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再者,高职院校除加强内部诊改之外,还可以主动尝试构建外部诊改监督机制。如积极邀请合作企业、兄弟院校、地方政府机构组建外部教学诊改工作小组,尝试从多元化角度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进行准确评估,从而确保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能够符合市场、企业等多方期待。

综上,在人才需求导向下,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仍然存在诸多困境。既如此,高职院校必须围绕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多元质量生存主体,查找自身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并要通过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教学诊改机制来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另外,高职院校也应该重视智能教学设备在高职院校教学诊断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全过程、全覆盖的教学诊断网络体系建设,从而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数据搜集的完整性,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诊改工作提供足够的支撑,以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文/江苏商贸职业学院讲师马善云)

编辑:杨兆荃 责任编辑:张兰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正在阅读:人才需求导向下的高职教学诊改探析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