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8月2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遇见大咖》第三季开机仪式在京举行,本次开机仪式主题为“中国经济半年报:中国企业变与不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汾酒集团总经理谭忠豹以及仪式主办方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主任任学安、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副总监赵赫、节目负责人史小诺等齐聚一堂,通过不同角度的思想碰撞展望中国经济新趋势、探索中国企业新机遇。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在《遇见大咖》开机仪式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讲话全文:
首先祝贺央视财经频道《遇见大咖》开机仪式的如期举行,同时祝愿我们中国最有创新精神的这一批企业家在新的35年能够成功转型发展,也祝愿我们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在新35年能够真正把中国推向现代。我今天主要围绕国际和国内,谈谈我们哪些方面企业在变,哪些方面我们企业没有变?
首先从国际经济形势看,我们企业的发展策略正在发生三个重要变化。一个是我们企业下一步经营的国家经济环境,按照IMF的话来讲我们面临广泛停滞的风险,IMF在7月19号再一次把全球的经济增长率下调到了3.1,这是什么概念?02到08年全球增长是4.5,从4.5降到3.1,全球三分之一的外需没有了。而且最新的美国第二季GDP年增长率是1.2,低于市场预期的2.6,也就是连一半都没有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企业应该怎么办?我建议,我们企业的策略必须要变,也就是哪儿有需求,我们企业投资应该在哪里安家。从这个方面来讲,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是58.7%,其中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速是去年同期的5.4倍,企业家自己的投资、生产基地和在全球满足需求的能力通过“走出去”实现全球布局。
第二个从国际方面看,我们企业策略在变。6月23号英国脱欧,投票人中间有52%的投票人投了去欧洲经济的一体化,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去欧洲经济一体化,去经济全球化正在成为一个浪潮,意味着全球的风险会大于全球的机遇。企业怎么办?我的建议就是过去讲的“敌退我进”。从今年上半年外贸情况看,过去35年的外贸,有一种外贸方式是加工贸易出口,实业外资为主,低端为主,供需分工为主的贸易在过去十年比重下降了20%,从2005年55%已经下降到35%,下一步会不会继续下降呢?我相信一定会,但是从外贸来讲,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自主技术、自主渠道的外贸跨境电商外贸,市场采购外贸以及外贸的综合服务在快速地上升。马云最近在全球推什么呢?e-WTP,也就是推跨境的电商,希望让以前80%没有机会参与全球化,没有机会参与国际交换的小企业,通过“互联网+”参与全球的交换,全球的竞争和全球的合作。未来五年外贸不可能跑过GDP,外贸增长隐性熄火怎么办?企业必须要变。
第三,全球结构性调整在加速,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最好的制造业企业GE(通用电器)在危机以后做什么变化?把最挣钱的金融部门全卖了,把法国阿尔斯通的发电设备用127亿美金买下来,说我错了,过去的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高端化,制造业金融化最后让我走向虚靡。GE明白,要想成百年老店需要回归实体。GE另外一个策略就是把家电部门卖给中国海尔,他们告诉我为什么卖给中国海尔?中国海尔不是出钱最多的,但是中国海尔使他们真正了解什么叫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一个销售额达到2000亿人民币的企业,敢对商业模式进行颠覆性的创新。阿尔斯通说我不但要把我的家电卖给海尔,还要变成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要从中国企业家身上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中国企业可以看见变化,外商来中国,05年之前看重的是农民工,12年之前看重的是市场,12年以后,全球跨国公司看重中国高增值的服务和高技术制造。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99.7%,其中信息技术服务增长了305.9%。
从不变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看到有三个方面,第一个企业家发展策略没有变。一,中国企业家到跨国公司全球竞争最薄弱的地方完成脱胎换骨转型,这个大的方向没有变。二,我们中国企业家到美日欧投资,跨国并购,引制,干中学的精神没有变。三,中国企业家通过提升全球综合运作能力,通过开放来打造全球化百年老店的梦想没有变。
第二个方面从国内形式看哪些地方在变,哪些地方没变?一,中国的变化,中国GDP即使是增长速度6%,一年新增长的蛋糕也有6000亿美金,这个蛋糕在全球足够大,它是美国的1.5倍到2倍,但它的问题是我们企业能够获得多少呢?我们企业要想获得更多蛋糕,发展策略要从前35年的快转变到新35年的慢,要从前35年的速度转到新35年的质量,从前35年的代工转向自主,从前35年低端转向中高端,从汗水渠道转向创新驱动,从山寨转向品牌和创新,我们企业的变就是告别山寨,告别低端,告别汗水驱动,开始转向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大家知道只有变才有未来。二,企业在变,我们知道企业要参与创新增长蓝图,我们要解决我们的“六缺”困境,我们转型缺技术,缺人才,缺品牌,缺订单,缺资金,缺转型能力,怎么办?靠自己,靠市场,靠政府增长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三,企业在变,我们知道要想有未来,我们瓶颈是在供给侧,也就是技术结构管理体制要变,我们企业的问题是结构性的,等待就是死亡,因此我们要调整。我们企业的出路是改革,这三个方面我们企业必须要变,还有三个方面我们企业不会变。一个就是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的方向我们不会变,牢牢把握扩大内需和消费这个战略支点不会变,牢牢把握一带一路蕴含的机遇不会变。
对中国企业来讲,看见我们的变和不变。说到底,就是要告别过去35年,再辉煌的企业也要归零,从零点开始新35年,这就是我们企业所面临的变与不变。